三家中国企业阿根廷斩获3个锂矿开发权 总耗资约87亿元
全球锂矿争夺“剑拔弩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包括动力电池、材料、汽车、产业等行业巨头以及金融资本都在加速进场,谋求锁定进入紧缺供应通道的上游矿产。
近期,三家中国企业相继在阿根廷斩获了3个锂矿的开发权,总耗资约87亿元。
其中,宁德时代已同意以3.77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通过收购Millennial持有Pastos Grandes项目。
紫金矿业以总对价约9.6亿加元(约合49.6亿人民币),拿下Tres Quebradas项目。
赣锋锂业以1317.8万美元(约合0.84亿人民币)完成Mariana项目8.58%股权收购后,将拥有其100%权益,项目总交易达18.3亿。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外与锂矿争夺与开发的项目达到16个,涉及金额超过440亿元。其中,与海外矿产资源相关的项目7个,国内锂矿资源相关的项目9个。
锂矿争夺战已经一触即发,一个明显的态势是,全球企业正在不断加深全球锂矿布局,而又以中国企业布局速度及规模表现最为突出,未来有望在锂矿供应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多家企业布局锂矿资源的节奏,进一步印证锂供给面临紧缺,通过入股、收购、锁定长单等方式部署锂资源仍是未来市场主旋律。
锂矿争夺的紧迫性在于,一方面,面向TWh时代,供应链有效供给将面临巨大缺口,电池企业需提前防范资源断供风险;另一方面,锂电材料价格“疯长”,电池企业需平抑供应链价格波动,实现核心原材料成本管控。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欧、美今年均提出长周期碳中和目标,并给出了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其中,中国提出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渗透率20%;欧洲2035年要求实现新能源车全电动化,即100%渗透;美国也提出2030年实现新能源车50%渗透。
根据GGII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16GWh。按照1万吨碳酸锂加工产能可满足15GWh电池需求估算,将衍生出101万吨的碳酸锂产能需求。
与巨大市场前景形成对比的是,由于前几年锂价下行,去年不少主力矿山都遭受了经营压力,或减产、或停产,导致全球锂资源的供给都受到限制。
整个锂资源行业目前已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价格持续上行。未来随着供需缺口的拉大,市场供应与价格演变形势将更加严峻,这也是目前企业都在争夺锂资源的原因。
掌控了矿产,则意味着企业能够握住锂资源供应稳定与成本控制的“咽喉”。从目前企业动态来看,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中国企业积极出击海外锂矿市场
作为需求大国,从供应维稳与控制成本的角度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抢夺锂矿成本话语权非常重要。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天华超净、紫金矿业、西藏珠峰等中国企业都已迈出收购步伐,未来不乏有更多企业参与到全球矿产资源争夺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