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 发表于: 2022-10-31 09:41:00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从国家层面聚焦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出了充电设施建设要求。《方案》从充电设施规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信息采集与发布、布局与车位管理、运维与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任务要求,是“十四五”时期构建公路沿线充电服务保障网络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数据,截至2022年初,全国共有310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约占服务区总数的46.9%(占国家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65.2%);共建成充电桩13374个,约占小客车停车位的3.0%。

从充电设施规模上看,《方案》要求每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这与今年初3%的车位建桩率还有至少约7%的充电设施建设需求空间。按照《方案》“桩站先行”的原则,高速公路沿线至少还有约3万个充电桩的建设需求,尤其是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旅游景区周边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交通枢纽应重点加以关注。

从充电设施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上看,《方案》提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提升充电效率。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的充电设施技术选型主要以120kW一机双枪充电桩为主,从实际运行情况看,难以满足节假日短时集中式的突发充电需求。这既是由于部分车辆可接受的充电功率较低,也和充电设施技术选型不够合理有关。因此,《方案》意在促进公路沿线超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匹配高功率充电车型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户等待时间,减少高速公路排队充电的情况。结合不久前工信部公布的GB/T20234.1和GB/T20234.3征求意见稿,充电接口将预计可以满足超过1000kW的充电功率需求,这也为实现超大功率快充的应用做好了技术准备。此外,《方案》对于不方便建设充电设施的地点,也提出采用移动充电设施作为补充。同时,还支持电动汽车生产、大型运输等企业在服务区(站)建设布局换电站。笔者认为,高速公路的换电站更应该符合通用性原则,以促进换电模式的可持续和集约化发展。

从充电设施运维与安全管理上看,公路沿线服务区一般远离市区,充电设施的运维巡检和安全检查也面临维护成本问题。因此,应用高度集成化和标准化的充电控制技术在人员配置和设施维护上更具成本优势。以可编程充电桩功率控制器技术为例,其集功率调度、绝缘检测、BMS供电、车-桩通讯、充电过程控制、直流电能计量、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故障在线监测等功能于一体,从而取代了充电桩内部大量的电缆走线和电子元器件,具备体积小巧、能耗更低、防护等级高、易于维护等特点,比较适用于公路沿线的充电运营场景。

从充电设施和车位信息发布上看,节假日期间,用户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扎堆式充电,也从侧面反映出充电设施和车位使用情况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方案》针对这种现状,也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地图、高速公路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公路沿线充电设施的预约及使用情况。在节假日期间,尤其要加强充电车位专用化管理,并提供车位实时占用信息,以便让用户掌握全线设施运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恐慌性扎堆式充电。

公路沿线充电服务网络是电动汽车实现跨城际长途出行的必备条件,对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信心、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速公路充电难等问题引发了用户跨城际长途出行的充电焦虑。构建公路沿线充电服务网络,既面临一般场景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共性问题,又有公路沿线场景的特性问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运用有关充电技术结合相关奖补及金融财税政策缓解盈利难和成本高的矛盾,对稳定行业预期和推动公路沿线充电设施的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构建以超大功率快充为主的公路沿线充电服务网络和有序慢充为主的社区充电服务网络,将是进一步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满足到“十四五”末期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刘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