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点!就算没有12亿的年薪,沈晖的薪资合理吗?

  • 发表于: 2022-09-28 19:28:33 来源:爱卡汽车网

这几天沈晖的薪资上了热搜,威马汽车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沈晖的薪资高达12.6亿。如果威马是比亚迪,可能这条就不会上热搜,很遗憾,这是威马啊,一个2021年亏损82亿,年收入仅47亿的威马,更加让人惊讶的消息是,2021年威马向主要管理层支付的工资总额为17.5亿元,沈晖一人的薪资就占据了主要管理层薪资的72%。


(相关资料图)

吃瓜群众很不平衡,凭什么?为什么?原来创业这么赚钱?就算创立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也可以年入十几亿?

不是沈晖赚太多了,而是和普罗大众相比,和威马不太好的业绩相比,他赚太多了。

沈晖挨骂,其实有点冤,因为他真的没拿到那么多钱。

从沈晖的薪资结构上来看,沈晖的薪酬分为两部分:普通薪资和受限股份两部分。沈晖的普通薪酬应该在201万左右,剩下的薪酬以受限制股份形式发放,折合人民币约为12.59亿。

拿到这个钱有一个前提,威马要上市。

零跑已经上市,而曾经跑在前面又掉队的威马,很显然,已经急了。

在某家媒体的稿件里,威马被称为与“蔚小理”齐名的存在,号称“造车四小龙”。

但是从交付量和声量来看,这样的溢美之词只停留在“纸面上”,“蔚小理”们还在指望比拼特斯拉,威马却只能蹭“蔚小理”了。

从1到6月上半年来看,威马的总交付量为21738辆,友商零跑和哪吒,一个交付了51994辆,一个交付了63131辆。

7月威马交付2036辆,8月交付5366辆,1-8月总交付29140,零跑汽车却交付了高达76563辆、哪吒交付93185辆、小鹏交付90085辆,蔚来和理想都交付了7万多辆。

当理想月交付四千多辆的时候,全网都在问,理想的问题出在哪里了,而威马交付五千辆,全网的说法变成了,是不是威马翻身了?

说得直接点,“造车四小龙”这样的title没啥用,威马能不能保住自己第二梯队的“名号”才是重点。

至于之前说的,“重返第一阵营”,这样的话,基本上已经没人提起。

威马不是第一次谋求上市。

在2021年1月,威马就曾在科创板完成上市辅导,也递交了招股书,但是,失败了。

1月29日,是威马离科创板最近的日子,那一天,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说,上交所受理了威马递交的申报材料。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到了4月份,就有媒体透露,威马上市受阻。此后,关于威马IPO,再无实质性进展。

唯一有消息的是,威马五位高管相继离职,还有2021年10月和12月的两轮融资。

截至到2021年底,威马一共融资了11轮,超过了350亿。

这个融资力度,并不算少,或者可以说,350亿,并没有让威马的前路明朗。

在新势力造车领域,有一个红线,是10万辆:年销超过10万辆门槛,车企就将达到盈亏平衡点。

从供应链的角度,到了10万辆的销售规模,对产业链就有了话语权,在采购成本和节奏上,就有了更多的决定权。

从新势力品牌的角度来说,10万辆的规模,也能够证明,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目里有了不错的认知。

这也是为什么,各个新势力品牌在10万辆下线的时候,都发了喜报和新闻,而实际上,“蔚小理”三家在2021年底都已经完成了10万辆这个基准线。

从这个角度来说,2022年6月,零跑汽车10万辆下线,到了8月,就传出了零跑汽车申请港交所IPO,并通过聆讯的消息。

这当然不构成因果关系,但是这起码是零跑汽车上市的因素之一。

反观威马,2021年,威马累计交付新车44157辆,今年前8个月交付29140,怎么看,离10万辆这条基准线,都还差了那么一点。

销量不够,在商业社会里,就是最大的硬伤。就好像小鹏很快调整了新车的配置和售价,真的因为“鹏友”不爽吗?还不是因为达不到预期销量。

说回这次的热搜,人们真的是在惊叹沈晖的工资过高吗?

这个惊叹背后,是在质疑威马的价值,无论是科技“价值”,还是商业“价值”,威马都撑不起沈晖12亿的年薪。

说句题外话,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的年薪总额仅为954.6万元,占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的9.9%,而威马一直希望跻身的“蔚小理”,理想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当家人李想与何小鹏2021年总薪资分别为150.4万元与135.2万元。

就算没有激励薪酬,沈晖的年薪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