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关于英菲尼迪退出国产的声音一直存在。原因呢,也很简单,就是销量不佳。
(资料图)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英菲尼迪在华只卖掉了2642辆新车,2022年和2021年销量也均不足1万辆,再加上产品线青黄不接,同时缺少爆款车,确实已经看不到英菲尼迪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
“自主品牌的崛起,极大压缩了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已经被自主品牌抢占先机,更是让一些三线,甚至是二线合资品牌备感压力,未来会有一批退出,英菲尼迪也在其中。”业内专家分析认为。
确实如此,目前的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哪怕是BBA们都压力重重,更何况是一个市场基础本就薄弱的二线豪华品牌呢。
英菲尼迪从来都未曾进过中国的主流豪华市场。
2006年,英菲尼迪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2012年,其全球总部迁至中国香港,并将中国瞄准为继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14年与东风集团成立了东风英菲尼迪汽车公司,正式在中国投产。
英菲尼迪希望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可事与愿违,其销量在2017年达到巅峰的48408台之后,便一路下滑,再也没能突破。
关于英菲尼迪在华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总结下来大致有三条:
其一,产品滞后。
据了解,自2015年国产QX50下线之后,英菲尼迪的本土化进程就按下了停止键,直到2022 年2月,才推出第三款国产车型QX60(参数|询价)。这当中长达8年的空白期,英菲尼迪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持家之道,Q50L与QX50这对“难兄难弟”,各种加配置,改颜色,就是不换代。
这样的产品更新速度,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显然有点跟不上节奏。
有业内人士就认为,“产品更新慢,说到底还是因为英菲尼迪和其他品牌存在差距,后劲不足,即便产品力能领先一时,也很快会被竞品们反超,时间一久,光靠降价也弥补不了产品力上的差距,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来投票。”
其二,产品质量存疑。
2022年7月,大批英菲尼迪Q50L(参数|询价)车主反映,他们的汽车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例如制动系统异常磨损,发动机/电动机异响,发动机/电动机抖动,车身附件及电器车内异响,车身附件及电器座椅故障,制动系统抖动,制动系统异响,发动机/电动机故障灯亮,前后桥及悬挂系统吃胎偏磨和车身附件及电器车身共振等问题。甚至在一个500人的车友群中,竟然就有200多人的车出现故障。而且这些车主的车辆出现的问题也大多因变速箱导致的油门失灵、刹车失灵、发动机异响抖动、方向盘失去助力等故障。
这种集中式投诉极大伤害了消费者对于英菲尼迪的信心,甚至不少车主直言:英菲尼迪就是一个伪豪华品牌。
其三,管理团队混乱。
一家运营良好的品牌,背后一定有一只战斗力强悍的团队,而英菲尼迪却陷入了销量不好更换领导层的循环中。2015年首任总经理戴雷离职,由同样来自宝马的武佳碧接任。仅一年,前宝马中国副总裁、奇瑞捷豹路虎中国及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机构总裁陆逸加盟。但三年合同约满后,陆逸一声不吭地选择“主动离职”。2019年3月,由来自东风日产的毛力民接任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也为合并埋下了伏笔。
2022年1月,东风英菲尼迪“降级”,以独立事业部纳入东风日产管理体系,随后,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出任英菲尼迪事业总部总部长。2023年4月,藤木稔大接任。
8年,英菲尼迪总共更换了5位总舵手,从早期的宝马高管(戴雷、武佳碧、陆逸),到中途的供应商高层(毛力民),到上汽大众多年的服务员(辛宇),再到日产本土高层(藤木稔大)。英菲尼迪始终没有找到一位能精准梳理品牌诉求,准确把握品牌脉络的指挥家。
回望英菲尼迪国产后的岁月,掉进去的坑比换掉的高管多,换掉的高管比导入的新车多,试问这样的品牌不颓,什么样的品牌才颓。
可即使如此,英菲尼迪仍没有放弃的打算。在东风日产 2022 FAMILY DAY 上,甫上任不久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英菲尼迪事业总部副总部长王保军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说:“英菲尼迪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在股东方的支持下全力以赴,夯实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地位。”
坦白讲,英菲尼迪这种“咬定中国不松口,不破BBA 终不还”的精神坚韧度确实令人钦佩,但这种多少有些盲目的做法又令人产生一个疑问:这份所谓的坚持,除了自我感动外,到底还有多少实际意义?
近来,英菲尼迪为了“讨好”中国,开始一系列中国化的营销,大肆宣传QX60的“中国风元素”。
“在英菲尼迪看来,造型就是一台车的灵魂所在,设计也是表达豪华的一种方式。东方的美,强调典雅与大气,时而迂回时而爆发,可隐忍也可奔放。这股源自诗书琴画的艺术设计语言,令全新一代英菲尼迪QX60传递出东方美学独到的意蕴之美。”这是一段来自官方的表述,中国消费者是否能有共情,尚不得而知。
所以说,没有强悍的产品,就没有夺目的标签,自然就失去了抓住新一代汽车消费者眼球的能力。尤其是伴随着智能新能源时代的来临,传统豪华的价值越来越小,价值评判标准更是逐渐发生了变化,英菲尼迪却没有在智能新能源时代拿出任何拿得出手的技术和产品,被市场淘汰自然是一个注定的结局。
唏嘘。英菲尼迪对中国消费者,迅速从互相吸引滑落成了穷追猛打,或许其结局也会像它的老乡铃木、讴歌、斯巴鲁那样。(采写|汽车有智慧 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