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监管空白!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启动道路测试

  • 发表于: 2022-06-14 10:11:11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不久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智能网联客运巴士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据《中国汽车报》记者了解,近期已有包括百度Apollo、轻舟智航在内的多家企业向自驾办提交申请,道路测试陆续启动。

业内专家指出,《细则》填补了监管空白,为Robobus在新场景下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有力支撑并鼓励其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北京示范区”)内开展测试与示范应用。

与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的Robotruck、Robotaxi等相比,Robobus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一位自动驾驶行业资深工程师告诉记者,Robobus对于车辆运行速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行驶路线相对固定,运行道路环境相对封闭,这些看似都利好技术研发与落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Robobus以载客为目的,往往有多位乘员,对安全性的要求不仅高于Robotruck,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Robotaxi。

而作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一个重要分支,Robobus同样吸引着资本的关注。2021年下半年,轻舟智航获得超过1亿美元A+轮融资,资方包括美团和字节跳动两家互联网巨头,这也是当年其获得的第二轮融资。同样将目光聚焦于此的还有传统商用车制造商。无论是综合性商用车企业北汽福田,还是专精客车领域的厦门金旅、宇通客车都已在Robobus领域有所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Robobus的探索,互联网企业、初创公司及传统商用车制造商,齐齐表现出“灵活、开放、包容”的态度。据悉,参与北京示范区测试的车辆,不少是由厦门金旅这样的传统客车企业提供的。

《细则》落地无疑可以被视作Robobus监管方面的一次重大进展,助推技术验证与迭代加速。未来,Robobus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更加令人期待。

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安全为底线 推动技术探索

北京示范区因开放Robobus道路测试,一直备受关注。其实,北京示范区还有众多首创性尝试,比如,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首个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如何在保证安全、鼓励探索、促进发展与有效监管之间寻得平衡,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已摸索出一些经验。

“由于Robobus搭载人数较多,对保障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智能网联客运巴士测试阶段的管理要求与乘用车相比有所不同。”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路测试阶段,要求申请主体依序按照空载测试、模拟载荷测试两个阶段开展测试活动。其中,空载测试是指测试车辆仅搭载驾驶人的道路测试活动,模拟载荷测试是指测试车辆搭载驾驶人并模拟乘客配重状态的道路测试活动。二是在示范应用阶段,申请主体应通过招募测试志愿者的方式开展载人测试,同时对志愿者提交的申请信息应进行审核。在车辆申请数量上,我们经过充分研讨和论证,从审慎原则出发,要求申请主体在各阶段首次申请测试车辆不得超过5辆,后续在满足规定条件后可申请新增车辆。”

安全是这位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最为重视、强调最多的方面。“保障乘客乘车安全是客运交通的服务底线,也是我们此次制定规则的前置条件。在制定《细则》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征集各方意见,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安全可控为前提,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乘车安全。”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详细说明了《细则》对于安全层面的要求,“在车内管理方面,规定了每车应配备一名驾驶人及一名车内管理员,以进行车内秩序管理、保障车内安全。在车辆运行方面,我们要求申请主体应按照规定的线路、站点、运行间隔、首末班次时间和车辆数量等开展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活动,未经市许可不得擅自变更站点、路线及运行时间,测试车辆不得在许可的区域和路段以外,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相关活动。我们还对道路测试阶段进行细分,要求申请主体依序通过空载测试、模拟载荷测试方可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在示范应用阶段,要求应通过招募测试志愿者的方式进行载人测试活动,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将对测试志愿者的招募标准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载人示范应用。在保险保障方面,我们规定申请主体应购买每车不低于500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购买每座位不低于50万元的乘客座位责任险、提交申请主体赔偿能力自证明,且在示范应用阶段会要求企业设置应急救援专项资金并提交证明。”

另据了解,在技术参数规范方面,《细则》针对智能网联客运巴士的车长、载客人数、行驶速度、纯电动续驶里程等进行了标准规范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探索。毫无疑问,智能网联巴士填补的是智能化公共出行的空白。”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我们提供的测试、应用场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技术迭代,使其加速成熟。”

对智能网联客运巴士的探索,涵盖了前瞻技术研发赋能、基础工业能力支撑、先进监管理念与手段推动等众多层面。北京示范区为行业推广Robobus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未来,我们的政策会随技术的发展不断细化,提升监管的精细化水平;同时,将根据参与测试企业的反馈,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逐步推动商业化落地。”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轻舟智航:创新商业模式 技术提高效能

“随着轨道公共交通成为很多人的出行首选,‘最后三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成为城市公交客运服务的新痛点,而传统由人驾驶的短途公交车会出现因司机疲劳、视线不好、天气影响导致安全性问题,这让Robobus有了更多用武之地。”轻舟智航首席运营官汪堃表示,“截至2021年年底,轻舟智航已在国内10座城市测试运营了上百辆Robobus,实测里程达百万公里,仿真里程超过1亿公里。通过测试,我们预期能够解决‘最后三公里’的中短途、相对固定线路、低速轨道交通微循环的出行需求;针对传统短途公交的安全性问题,公司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实现了安全性的不断提升,也带来了对出行效率的显著提升。”

据了解,轻舟智航2019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同年7月发布了全栈自研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riven-by-QCraft,并开始在国内多座城市部署龙舟系列自动驾驶汽车,覆盖多类车型。从苏州、深圳,到武汉、重庆,再到北京,成立短短两年来,该公司逐渐打通了从研发到测试运营的全流程。

“推动Robobus落地的同时,轻舟智航也一直探索并实践其商业模式创新。Robobus可以在固定区域内,将社区、学校、购物中心或产业园区等场景,与轨交地铁线路连接,每日可以多次往返运行,形成‘轨道交通+微循环’的商业模式,给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依托Driven-by-QCraft自动驾驶方案,轻舟智航的Robobus还具备行人车辆避让、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红绿灯识别等基本功能,可应对各类城市复杂交通场景,例如人车混杂的路口、后车加塞、‘鬼探头’等,带来更高的安全性。”汪堃向记者介绍道,“在此基础上,轻舟智航提出了‘高峰微循环+平峰网约’的运营模式,即高峰时段通过定点接驳、微循环线路的运营方式,为乘客带来随叫随到、省时便捷的服务,结合拼车共乘、分担费用,增加成本竞争力;而在平峰时段,可作为多座网约车投入使用,解决了传统公交车日常空载率高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去年10月,轻舟智航发布了全国首款公开道路5G自动驾驶网约巴士,实现了Robobus网约。这意味着其开拓了Robobus的全新商业模式,相当于融合Robotaxi的运营特征,打破了两者的固有界线。

“当前,Robobus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景下存在‘长尾问题’。Robobus路测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快速进行场景验证,并加以技术迭代,尽可能地加以解决。”汪堃指出,“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瓶颈,比如路测成本高昂,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单车单日覆盖场景有限,不可能每天都能遇到大量、典型的边界条件案例(Corner Case)。此外,针对路测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完成从标注、质检、训练和评估整个流程,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针对这些难题,轻舟智航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轻舟矩阵。据悉,这是一整套自动驾驶工具链,能够打通从研发到测试运营的全流程,实现数据的自动闭环,大幅提升算法训练、测试验证和迭代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轻舟矩阵可以基于实际路测生成仿真场景,可以让算法在虚拟环境中迭代。“一方面,这可以大幅降低纯路测的成本,另一方面还能生成数百万个Corner Case场景,通过算法有针对性的高效迭代和验证,快速实现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汪堃说道。

目前,轻舟智航首款Robobus——龙舟ONE已成功在苏州、深圳、武汉等8座城市实现公开道路常态化运营。“龙舟ONE车长5.9米、可载客9人、运行时速20~45公里、纯电动续驶里程为200公里。此外,轻舟智航还可以不同类型、不同技术参数的车辆,为客户提供各类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的公共出行场景需求。”汪堃透露,轻舟智航已与多家整车企业开展合作,一种合作方式是采购对方的底盘线控方案,进行前装的预安装;另一种更成熟的方式是车企采购轻舟智航的套件,后者以服务的方式帮助部署。

厦门金旅:站在趋势潮头 强化核心能力

对于发展Robobus,与轻舟智航这样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相比,传统客车企业的资源禀赋完全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以自身优势为本,探索技术成熟与模式落地之路。

“此次北京示范区开展智能网联巴士道路测试,公司提供了部分微循环巴士产品。这款金旅星辰公告车型,整车造型由我们联合英国设计公司进行正向开发,在满足《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的前提下,车辆兼具满足自动驾驶上路的需求。对于客车企业而言,这是一款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出发,着眼未来,尝试理解新时代、多元化趋势,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的双驾双控量产产品。整车车长5.995米,载客人数24位(座位数10~14),行驶最高时速69km,配置70.47~90.24kWh电池,纯电续驶里程可达340~450km。”厦门金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Robobus的兴起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并不只有乘用车企业保持了对行业趋势的敏锐嗅觉,商用车制造商对于前沿领域的思考和探索没有落于下风。

厦门金旅相关负责人认为,Robobus商业化落地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与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甚至传统车和网约车打通后台数据后,可实现多种交通出行的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交通安全、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社会痛点。“我们长期致力于客车基础性研究与前沿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围绕客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重点关键技术研究领域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公司曾经主导并参与江苏省及福建平潭等地的自动驾驶落地测试,并顺利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当前,金旅公司微循环自动驾驶巴士已在厦门、深圳、北京、上海、无锡等全国多个地区示范推广。”他还介绍道。

厦门金旅深耕客运行业多年,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客运市场的深度理解以及对于客车产品形态的深刻洞察。“产业变革现在处于中场阶段,上半场的电动化已初见规模,下半场无疑是智能化的比拼。此外,对于客车产品而言,小型化、模块化则是未来的特征之一。”厦门金旅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智能出行的发展,城市的立体交通系统日趋完善,更加灵活小巧的纯电动微巴商用车是作为填补大型公交的空隙,完成‘最后三公里’无缝连接需求应运而生。作为传统整车企业,我们贴合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模块化设计思路,精准定位自动驾驶车辆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不断变革,适应市场。”

厦门金旅对Robobus合作模式的灵活性把握,也极具客车企业独有的风范。“我们尝试在不同的场景及模式下,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以期未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站稳一席之地。”据厦门金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尝试两种方案实现Robobus的商业化落地,一是网约点对点接驳,为乘客提供个性化出行;二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提供满足多元化商业模式需求的自动驾驶线控整车。

业内专家指出,传统客车企业在面对新事物、新趋势时,厘清自身资源及优势,选准投入方向,把握最佳发展路径是产业变革期稳立潮头的关键。厦门金旅敏锐地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核心能力上。“在研发生产阶段,我们与不同的自动驾驶企业、自动驾驶平台方对话、探讨,共同确认智能网联量产车的整体造型。设计方案定型后,由我们牵头结合自动驾驶的真实需求对电气、新能源动力、网络架构、线性底盘等进行融合设计。在测试落地阶段,自动驾驶平台方牵头对车辆自动驾驶功能及性能进行精准调试,我们配合保障车辆整体性能调测。”厦门金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 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