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零部件巨头的新动向:牵手新势力扩大合作空间

  • 发表于: 2022-11-04 09:40:13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特别是汽车“新四化”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国际零部件巨头投注在这片汽车热土上的目光,也变得与以往不同。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汽车市场的新一极,它们在持续扩大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转型机遇,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与造车新势力联合开发业务、投资初创公司、收购中国供应商的相关业务。这一系列新动作与新现象,构成了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链版图的一部分,值得行业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汽车芯片短缺、政治经济局势……国际零部件巨头需要学习在不确定性中重新获得秩序,调整步伐再次出发。它们在战略谋划上体现出的趋同性,似乎意味着对中国市场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

牵手新势力扩大合作空间

纵观零部件巨头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动向,显而易见的是,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与我国造车新势力联手,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开启新业务。

10月14日,采埃孚集团牵手蔚来汽车,在德国慕尼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在线控转向产品等领域展开合作,且此次也是采埃孚集团首次在亚太区开展线控转向业务合作。同时,两家公司还将建立即时信息共享机制,深化沟通渠道,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共同设定行业工艺和质量标准。

采埃孚亚太区销售及客户发展高级副总裁许欢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控转向代表着汽车转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符合高阶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的技术要求。蔚来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在创新技术领域一直处于行业前列,致力于引领变革。采埃孚选择与蔚来汽车合作,也是公司线控转向产品在亚太地区的首个量产订单,通过这个契机推广先进技术,将配适更多应用场景,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1年,主要造车新势力的产品销量达到94.7万辆,同比增长215%,市场集中度为3.6%,同比增长2.4%。从最初在某种程度上被动接受零部件采购方面的苛刻条款,到如今在零部件核心配套上获得话语权,造车新势力与供应商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背后除了造车新势力的强势崛起和市场扩张,还有零部件供应商对于当前汽车市场新形势的判断。

据统计,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不可否认,造车新势力恰恰是汽车“新四化”浪尖上的“弄潮儿”。

汽车“新四化”在中国市场风头正劲,这显然为零部件巨头与造车新势力开拓了更多合作空间。今年7月,英飞凌科技与哪吒汽车宣布,就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合作。据介绍,凭借这一合作,哪吒汽车成为了英飞凌科技BMS整体解决方案的新能源整车全球首发合作品牌。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兼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表示,公司与哪吒汽车在电池管理领域的合作,结合了双方在动力电池和半导体技术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新的突破,在英飞凌大中华区新能源汽车业务中具有重要意义。

9月30日,佛吉亚与零跑汽车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布局可持续、高质量的汽车座椅供应链。在座椅系统领域,佛吉亚拥有覆盖骨架、机构件、面套、发泡,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汽车座椅产品线以及行业领先的汽车座椅装配集成能力。智能座舱的发展,也对佛吉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造车新势力合作,将有利于其加深对新能源市场方向和用户需求的把握,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投资初创公司孵化“希望”

汽车产业快速转型与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原有的产业链供应关系带来了全新挑战。一方面,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又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跨界融合,这项任务并非传统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可以独自承担。对国际零部件巨头而言,从资源、效率、成本、风险等角度考虑,投资初创型科技公司,不失为抓住转型机遇的选项之一。

其中,自动驾驶成为热门赛道。今年5月,博世对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进行战略投资。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展智能驾驶软件的开发,加速乘用车领域L2~L3自动驾驶大规模前装量产和市场化应用。

2021年,大陆集团宣布携手地平线,联合成立了智能驾驶合资公司大陆芯智驾(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6月,大陆集团宣布投资入股魔视智能,共同研发和推广适合中国道路场景、优化成本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7月,大陆集团和商汤科技联合领投的映驰科技完成近亿元B1轮融资,映驰科技还与大陆集团达成合作,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未来出行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的发展。

此外,半导体、电驱动等领域也受到青睐。2021年12月,舍弗勒集团与臻驱科技签订投资及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电机控制器与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电驱动桥等产品领域进行合作开发。

今年9月,博世创业投资公司投资致能科技,加速在第三代半导体的布局。博世创投投资合伙人及中国区业务负责人孙晓光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功率半导体市场,氮化镓则是实现下一代功率系统进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凭借着工艺和器件结构的创新,致能科技将更充分地发挥氮化镓在功率领域的技术潜力。据了解,博世创投还投资了黑芝麻智能、悠跑科技、驭势科技等初创企业。

在被问到面对诸多技术方向如何选择时,许欢平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是最具活力、最注重用户体验的市场之一,行业正加速转型升级,迎接“新四化”的挑战。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初创公司,在打造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开拓新产品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某一垂直领域,往往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采埃孚已与集度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底盘零部件及控制系统、电驱系统、被动安全系统等多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并联合开发集度汽车机器人智能底盘技术,在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升级背景下,重构汽车底盘供应链生态。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整车开发速度加快,本土化的研发响应速度也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这也是驱动国际零部件巨头与中国初创技术公司展开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地化收购扩大业务版图

国际零部件巨头在成熟汽车市场中开展并购并不鲜见,但如今,它们开始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表现出兴趣。这个新变化正是源于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全球市场取得了领先优势。

去年3月,博格华纳首次推出雄心勃勃的电气化蓝图。今年,符合预期的利润和按照计划进行的并购,都体现出博格华纳的“蓄势·前行”战略正有条不紊地实施。

今年4月,博格华纳发布消息称,已正式完成对天津松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收购,这家公司是由天津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剥离出的轻型车电机业务实体。

9月,博格华纳宣布,与湖北追日电气(以下简称“SSE”)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并同意收购SSE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智能电网和智能能源业务。据悉,SSE总部位于湖北襄阳,核心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及电源系统、电力网电能质量优化、光伏发电/储能及多能源互补,为中国及其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博格华纳方面表示,SSE在中国的充电和电气化能力,有望补充公司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现有能力。

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谈跃生表示,全球汽车业正经历巨大变革,转型是惟一的选择。收购中国本土企业是博格华纳在“蓄势·前行——加速引领电动出行时代”全新战略指导下的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提高博格华纳在垂直整合及规模化方面的能力并扩大轻型车电机产品型谱,提高市场触达速度,形成规模效应,标志着博格华纳继续看好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加速公司在华汽车电动化进程。

全球的汽车零部件厂商都在面临持续的生产波动和供应链问题,逆风前行已成为“必修课”。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跨国公司需要对业务组合进行梳理和审视,以确保每一部分业务都有清晰的定位,能够作为企业转型的有力支撑。但也要防范“贪多嚼不烂”的问题,在新的产业生态中,企业要选好切入角度,注重构建独特、差异化的业务视角。此外,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发展要克服“水土不服”,对于传统制造业厂商来说,并购之后能否建立跨产业、跨地域、跨文化的合作模式,将对后续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投建新厂完善业务版图

在对外伸出“橄榄枝”的同时,零部件巨头仍聚焦于既有业务的强化与拓展上,不断加大在华研发力度和产能建设。

今年3月,采埃孚集团在中国的第四家研发中心——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破土动工,标志着其在华研发布局进一步完善。许欢平介绍称,中国是采埃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公司顺利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2021年,采埃孚在华市场销售额已达70亿欧元,约占全球份额的20%,而中国占主体的亚太区销售额达90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25%;下一步,采埃孚在亚太区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当地销售额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30%。

面对汽车产业变革,舍弗勒集团也通过“有舍有得”的全球战略布局做出回应。据悉,舍弗勒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布局正在成为其业务重心之一。在全球布局时,舍弗勒将智能网联研究院放在了中国长沙,将轮毂电机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上海。在电气化应用领域,舍弗勒的电气化解决方案已拓展到电机领域,新的电机产品首次亮相2021上海车展。同年7月,舍弗勒在江苏太仓制造基地的二合一电驱动桥正式投产。

博格华纳也有多家工厂扩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据谈跃生透露,博格华纳苏州工厂目前正在扩建二期,将实现180万台功率电子控制单元的生产能力,同时二期的研发中心将结合本土Viper功率模块(硅基IGBT模块和碳化硅基MOSFET模块)测试的开发,成为其全球第二大Viper生产基地;武汉的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机工厂,目前也在扩建二期,将扩大电驱动产能及电机产能;此外,公司正在新建位于太仓的P2混动变速器工厂。这些投资和扩建,意味着博格华纳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更好地服务中国车企,与中国企业一起完成产业转型。

终端需求的增长与升级,倒逼汽车供应链上游技术发展,企业迫切探索转型之路,于是积极开展新的项目建设,孵化先进技术,投资有潜力企业,期望尽快实现商业化。在方寅亮看来,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巨大,背后的产业链能带来更大的集群效应,投射到整个价值链上,对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都会有所助益。除此之外,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加强本土化生产,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市场,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构建韧性强有力的供应链。

同频中国脉动 抢抓发展新机

当前,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新车市场,也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大、韧性强,未来仍有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新四化”转型给行业带来充沛的创新可能和发展动能。

中国汽车市场无可比拟的空间与活力,以及行业展现出的引领产业变革姿态,被国际零部件巨头所看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由于中国汽车产业链条相对完整,汽车“新四化”市场启动相对较早,同时更具成本竞争力,因此一直被国际零部件巨头视作不可忽视的“必争之地”。

中国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想象。在谈跃生看来,依靠政策推动的市场机制已经建立起来,未来更多需要依靠用户需求和真正的产品力支撑。中国市场目前是全球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比重还将继续提高。而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业务版图与全球市场具有高度一致性,即电驱+电能+热管理,这都体现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对记者表示,国际零部件巨头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不能舍弃中国市场。2000~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大向强,付于武认为,背后的逻辑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出“双碳”目标,为保护环境贡献了中国力量;另一方面,汽车“新四化”转型重塑了新的产业链、价值链,赋予企业做大做强的机会。

加强与世界汽车产业的合作与融合,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取向。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一直秉持开放的原则,零部件巨头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回报。我国企业也在与国际高手“过招”中,提升了技术水平、磨炼了竞争本领。面对汽车业的转型“浪潮”,中国市场将为所有竞争者提供更多突破创新、大展宏图的机会。(记者 张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