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登录中国 特斯拉为什么能被特别优待?

  • 发表于: 2020-06-22 10:59:13 来源:观察者网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用10个月就建成3号超级工厂,12月30日就交付第一批15辆Model 3全电轿车,预计第二批在春节交付。这是惊人的速度。上海产Model 3定价在5万美元(折合35万人民币)级。据报道,上海特斯拉将在2020年底前实现零部件100%国产化,届时将进一步降价20%。同时中国将免征10%的购置税,另有25000元人民币的补贴,也就是说,Model 3可能以22-23万的价位就能购入,这大概是帕萨特的价位,很主流了。如果算入电车牌照的优惠,比同价位的油车的吸引力更大。中国为什么对特斯拉如此优待呢?

中国汽车销售已经连续17个月下滑了。有人把这归结于经济增速放慢,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前些年的高速扩张使得市场饱和了,需要买车、买得起车的人很多都已经买了,而且车龄尚低,不到换新的时候。再过几年,可能会进入换新高峰,但二手车也将大量上市,挤压低端车市,所以销售总量可能会低迷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中国在大力推动全电,要求2025年全电达到销量的20%以上,也就是年产700万辆以上。但长期靠补贴来发展全电不是正路,补贴削减的直接效应是全电销量也下滑了。中国像雨后春笋的新能源车厂倍感压力,但特斯拉的进入只能是鲇鱼效应,促发大浪淘沙。没错,眼下不计其数的中国新能源车厂最后会适者生存,这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到汽车的不变发展之路。只是这一次的鲶鱼有点狠。

据说上海临港的特斯拉3号超级工厂只是总装厂,并不是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的一条龙。上海特斯拉的大量关键零部件眼下还依赖进口。如果100%国产化,这意味着全国内的供应链,这对打造中国全电产业链的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全电已经有产业链了,但水平是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见仁见智。更重要的是,中国全电现在还基本上是“关门老虎”,并不走出国门、与世界名牌竞争。现在特斯拉反过来打上门来了,中国全电必须应战。但这是体系作战,而且是战线的前方和后方交织的非线性作战,甚至可能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作战。不同车厂的关键技术模块会自产,但大量一般零部件会大量外包,各家供应链大量交织,这是现代大工业的共性,也是产业化的真实基础。中国制造之所以厉害,不是因为关键技术到处盖人一把,而是因为有高效、完整的产业基础。现在轮到全电了。对于特斯拉来说,连电池都不是自家的关键技术,电机也不是,电控才是。但电控的硬件也谈不上关键技术,软件才是。随着特斯拉工厂登陆上海,特斯拉研发中心的登陆将不意外。

中国对于特斯拉也非常重要。多年来,特斯拉赔钱赚吆喝,常年处在疑似庞氏骗局的尴尬里,尽管产量、销量不断创纪录,还是不断需要靠举债维持生存。马斯克的赌注在于极大地扩大产能,通过规模经济最终扭亏为盈,上海工厂和中国市场是关键的一环,不仅避免了关税和贸易战的困扰,也与重点市场深度整合。即使在贸易战的阴影之下,2019年前三个季度,特斯拉在中国营收超过21.4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上海工厂投产只能极大改善特斯拉的财务。这是双赢。

上海工厂也是特斯拉全球工厂的蓝本。在上海工厂之前,特斯拉只有在美国建厂的经验。特斯拉希望在全球建设10-12座超级工厂,上海经验是很重要的。接下来,特斯拉将以40亿欧元在柏林建厂,2020年开建,一年建成,要求在2-3年内形成年产50万辆的产能,并提供10000个工作机会。

特斯拉指出,上海Model 3的成本比美国低65%,不清楚这是国产化前还是国产化后。不管怎么样,这是很惊人的增效。这也将是全球特斯拉工厂的蓝本,但考虑到产业链和系统成本,这样的效率可能很难在中国之外复现。上海特斯拉还将制造全新的Model Y。

特斯拉当然高度重视上海工厂和中国市场,但中国的阳谋可能不止于利用特斯拉之手逼迫中国全电提高产量质量,还可能有把美国商业利益拴在中国的用意。

美中存在竞争的一面,但当前最大的危险是美中脱钩。中国不怕美国脱钩,但中国是从改革开放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的,继续保持与世界第一大经济的紧密联系无益是有利于中国的。在政治上缺乏进一步合作的动力的时候,在经济上加大加深联系,无疑是最可行的路径。

美中关系起起落落很多回合了,每一次都是经济关系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美中经济脱钩无疑将使得美中关系走向更加大起大落的方向。一般来说,主导强权的主要国际政治导向是稳定和维持现状,只有上升强权或者衰落强权才有可能希望改变现状。但现状和现状不一样。现状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作为现状稳定的情况下,现行主导强权希望维持现状,而上升强权希望改变现状而把现行主导强权一举打下王座,这也是常见的西方舆论界、学界和政界对中国的判断。现状也可以是动态的,但是指向上升强权将取代现有主导强权的新稳态。这时上升强权反而是维持现状的一方,而衰落强权则会有意改变现状,扭转颓势,甚至把上升强权打回弱势。这是中国对现状的认知。

中国的认知与西方的认知的冲撞正是现在的美中争斗的焦点,差别在于对现状的认知。谁的认知更正确,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在大国战略中,不仅有军事战略,指导一旦战争爆发,如何取得升力;还有竞争战略,在和平时代如何发展,迫使对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把中国商业利益和发展前景拴牢在美国曾经是美国竞争战略的主线,现在,把美国商业利益拴牢在中国则是中国竞争战略的主线。抑制以牙还牙的冲动,把美国的软档制造得大大的,牢牢捏住,这可能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比多下水几艘航母还要管用。

关键词: 特斯拉中国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