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治理公路上的“堵点”,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整治道路乱象的行动。
2019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清理行动。去年以来,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发布的《关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违规设立限高设施和检查卡点严重影响货车通行问题的督查情况通报》中,违规限高、乱设卡点以及随意执法等公路乱象再次被点名。随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相继展开了“拆杆”行动;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对违法违规设置的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一律拆除或取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对此,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全路网复核、全清单整治、全社会监督、全过程规范、全链条创新”的总体思路,督促指导各地,制定实施方案,狠抓整改落实。
随着各地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全国重点区域的不少违规限高限宽设施和非法检查卡点得到了有效治理。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拆除取缔违法违规设置的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18154处,依法保留的35215处主要用于保护上跨桥梁、收费站和农村公路。
“违规限高限宽设施拆除后,道路畅通了,车辆通行也更加方便了,避免了不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河南许昌卡车司机陈师傅说道。
配套监管机制应加速落地
随着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治理的持续深入,这一道路“顽疾”有望得到彻底清除。
在业内人士看来,有效解决限高设卡乱象,不能一“拆”了之,更要深入“病灶”,科学有效地管控,还要加速落地配套监管机制,这样才能有效疏解“痛点”,让货车出行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认为,解决限高限宽乱象不仅要从源头治理,更重要的是明确主体责任,特别要明确执行主体和监管主体。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整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限高杆的高度以及数量,从法律角度进行规范。
商用车行业专家刘畅建议,有效解决限高限宽乱象,不仅需要多部门长期联动治理,更要追根溯源。“设置不合理的限高杆,会成为影响卡车司机出行的‘绊脚石’。希望职能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道路上的‘堵点’、‘痛点’,尽快对限高杆设置展开大排查,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同时在体制机制上,也要统筹各方需求,尽快理顺关系、厘清责任,用更精细化的标准和管理,遏制限高杆乱象。”刘畅指出。
陈志强表示,此次《通知》中专门设置的大众举报渠道等监管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为监管机制和法律规范的加速落地提供了便利条件。他认为,随着国家层面陆续推出一系列规范措施,违规设施的设置及拆除都将有法可依。未来,随着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推进限高、限宽等相关设施走向合理、合法、合规。(武新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